《塑料起火撲救原則》講解了2008年7月17日上海市一家塑料制品廠塑膠車間發(fā)生火災的事故經過,以及火災產生的濃煙和有毒氣體對消防隊員的嚴重影響。文中指出,塑料的燃燒性能因其分子結構中所含元素的不同而千差萬別。含氫和碳的塑料如聚乙烯和聚丙烯燃燒速度較慢,而含氧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則燃燒猛烈。含氮的塑料如尼龍和三聚氰胺甲醛樹脂通常不易燃燒,但聚氨酯泡沫體除外。含氯或溴的塑料如聚氯乙烯在燃燒時會產生白煙,離開火源后緩慢熄滅。含氟的塑料如聚四氟乙烯在過度加熱時會釋放有毒氣體。塑料燃燒產物主要包括煙霧、有毒氣體、可燃氣體和燃燒熔滴,這些產物對人員和環(huán)境造成嚴重威脅。文章還詳細介紹了撲救塑料火災的原則,包括采用直流水沖擊、轉移未燃燒的塑料制品、控制火勢蔓延、設置水槍陣地在上風和側風方向、佩戴防毒面具以及預防燃燒熔滴滴落傷人。
《塑料起火撲救原則》適用于塑料生產企業(yè)、消防部門及相關安全管理人員。它為這些人員提供了關于塑料燃燒性能及其燃燒產物的詳細信息,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塑料火災的特點和危害。同時,文章提出的撲救原則也為消防隊員在實際滅火過程中提供了操作指南,確保他們在撲救塑料火災時能夠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