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訓資料之焊接接頭的強度匹配》講解了焊縫與母材之間在強度上的不同配合關系,并探討了這幾種配合關系在實際應用中的利弊。文中提到焊縫強度可以等于、超出或低于母材,形成等強匹配、超強匹配和低強匹配三種情況。基于安全性考慮通常采用“等強”設計原則,而實際生產中按照熔敷金屬而非實際焊縫金屬強度選擇焊接材料時,常會出現“超強匹配”。文中列舉了各國學者對于超強匹配及低強匹配的安全可靠性觀點的不同。同時該文詳細介紹了清華大學陳伯蠡教授等人承擔的研究項目對不同級別高強鋼的焊接接頭斷裂性能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結果顯示對于490MPa級的低屈強比高強鋼而言,適當超強匹配并具有一定韌性是有利的;690-780MPa級別的高屈強比高強鋼接近等強匹配是理想狀態。文中也提出了抗拉強度匹配系數(Sr)用于反映接頭力學性能不均質性,當Sr接近1時表示接頭強度接近母材強度。文章指出,焊縫金屬除了需要關注強度之外,塑性和韌性亦為關鍵因素,在高強度級別的鋼材中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完全等強可能存在技術挑戰且經濟成本高,所以部分高強度鋼材如潛艇用鋼采用低強匹配策略,從而提高施工經濟性和可靠性。
《技能培訓資料之焊接接頭的強度匹配》適用于焊接工程技術人員、從事焊接材料選用的工程師、負責制定焊接工藝方案的專業人員以及參與焊接質量控制的相關人員。它為上述人員提供關于焊接接頭不同強度匹配模式的基本理論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焊接結構的設計準則,特別是關于如何合理地確定焊縫與母材之間的強度匹配以確保整體結構安全可靠的實踐指導。對于在不同類型的高強鋼焊接中希望實現最優斷裂性能的企業和研究機構來說也是重要的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