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預算標準》講解了在不同階段下對于編制和審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概預算的要求與標準,包括但不限于對編制方法、費用構成、表格格式等的明確規定。2018年9月張鵬作為匯報人所講解的內容涵蓋標準編寫的歷史進展,強調該標準從項目啟動、調研至送審等關鍵環節的發展歷程,并且突出了其重要性和編制質量。同時,《標題》描述了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分類,按照地質現象如山體崩塌、滑坡等具體災害類別對工程進行劃分。文檔進一步明確了地質災害防治主體工程及施工臨時工程的概念以及兩者的差別所在,并就缺乏行業針對性預算規范和計價清單之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比,指出過去采用Excel表格方式造成的工作效率低及準確性不足的現象;而后針對如何依據地質災害特性調整補充相應編制規范和內容,特別是增列適應性的如二次轉運或大型安全措施費等,也做了詳細解析。另外《標題》還介紹了有關機械臺時費定額及相關建筑材料比例等專業數據設定,最終提出了一款能夠自動化生成報表并確保精確性的專用軟件,這將有助于提高編制工作的準確度與工作效率。
《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預算標準》適用于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程項目的各方人士或團體使用,涵蓋了從事地災防范工作的專業單位和個人。具體來說,這份文件對于政府部門負責公共安全管理的投資決策者而言極為重要,可以為其提供詳實的資金預算依據;而對于工程建設企業尤其是涉及到礦產資源開發和恢復領域內的公司,在規劃實施地質災害治理時亦需參照本指南來合理預估成本并確保工程造價控制的科學性。除此之外,行業協會成員可以通過該規范深入了解并指導業內實踐作業,確保符合國家關于防災減災方面的要求,從而為實現更高效的資源調配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各類院校中從事土木工程或環境科學研究的教學人員也可以此材料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前沿動態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