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作業安全操作規程》講解了在充電機操作過程中的多項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硬件配置及個人防護設備。該規程指出充電機需保持良好接地狀態并由指定的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操作。非操作人員禁止接觸,工作過程中要求佩戴如防護眼鏡、口罩與防護手套,必要時穿上防酸膠鞋。此外,強調所有機械設備應同充電裝置分隔開,在準備未充分之前切忌合上電源,以免引發爆炸。對電解液的調和有嚴格的操作順序,應先倒入蒸餾水后加硫酸而非相反或直接注入電池內。當遇到故障或是臨時停下,必須及時斷開電流連接以及關掉充電系統,防止反電現象產生其他問題;確保電池接頭緊密連接,并采用適當的工具,預防氫氣遇火花發生的危害;維護良好的室內空氣循環,在此條件下可避免氣體聚積帶來的風險,并對電瓶持續進行監控檢查來維持溫度、電解液濃度等參數處于正常區間,避免因超溫帶來不安全事故。規程也明確了在移動重物過程中需遵循的方法,即小心平穩搬運以減少損壞概率;充電區域須嚴格控制入內人數并杜絕一切火源靠近,確保場地的安全標識清晰明確,配備充足的滅火設施保障應急需求;定期用堿性溶液處理電池周邊被酸浸濕的部位,若出現人員不慎接觸到危險物質則應當迅速做出恰當清理。
《充電作業安全操作規程》適用于涉及電動車輛維護的企業機構或場所。這包括電動車維修點、物流中心中負責電動汽車補能的服務部門。它面向那些直接參與到動力電池充電業務的團隊成員,比如技術員以及從事此項工作的初級工程師等。他們不僅要在日常運營中依據這些條例確保自身生命健康不受損害,還肩負起監督同事正確遵守相關規定,提高整體安全意識的責任。本規定也可作為安全管理培訓課程的一部分內容供相關從業者參考學習使用,以此促進整個產業更加注重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理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