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預防方法》講解了職業病是由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從事特定工作時接觸各種有害物質而導致身體受到損害的情況,并闡述了一系列針對常見職業疾病的具體防護措施。針對塵肺問題,文件指出作業中接觸粉塵人員需佩戴防塵口罩等護具,采用灑水或加強通風降低濃度,在超標環境下應立即停工并離開現場,且頻繁暴露于該環境下的人員須定期體檢以便早期檢測潛在病癥。對于噪聲性耳聾,《職業危害預防方法》強調了通過選用低噪設備、限制連續暴露時間和確保佩戴合適的耳部防護裝置,同時進行衛生監控如就業前及規律體檢以確保及時干預。在處理手臂振動病上,文本提到從源頭處控制震動減少影響,規定短時振動作業,佩戴專用防震裝備并且重視日常保健。有關電光性眼炎的防護辦法包括使用適當的眼部保護裝置,維持安全視覺距離,定期讓眼睛休息避免圍觀強光源的操作,并定期檢查視力狀態。對于易造成中毒反應的化合物,提出了改革工藝流程來減少毒素釋放;增加通風換氣頻率,并提供專業的防護裝備給接觸者穿戴,嚴格規定暴露時限,對涉及高風險化學物質崗位工作人員實行長期健康的監測。
《職業危害預防方法》適用于各類型存在職業健康風險的工業企業以及各類服務場所,尤其是那些工作中涉及到危險化學物、高頻噪音環境、可能產生高強度輻射的工作環境(例如金屬加工與電子制造產業)、礦業開采、建材生產以及需要長期戶外或封閉空間內操作大型機械裝備的地方。這一指導資料能夠幫助員工了解所在行業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手段來避免職業病的發生與發展,是企業安全管理團隊構建全面防護體系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