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訓:蠕墨鑄鐵件的化學成分選擇》講解了如何穩定生產高性能蠕墨鑄鐵件的關鍵——合理的化學成分控制。蠕墨鑄鐵中的石墨形貌介于片狀和球狀之間,其共晶團結構特征也處于灰鑄鐵和球墨鑄鐵之間,因此綜合了兩者優點并實現了性能優化。文中重點解析了碳、硅及碳當量的選擇,強調高碳易產生球狀石墨而低碳則促進蠕蟲石墨形成,建議選用CE = 4.3% - 4.6%,C為3.0% - 4.0%范圍內的共晶附近組成,以平衡白口問題與石墨漂浮風險。對于錳元素含量選取依據最終所需的珠光體或鐵素體基體特性進行調整;磷含量對沖擊韌性存在影響,但耐磨部件可以適當放寬這一限制;硫元素需要精確管控以確保蠕化過程效果良好,且須防范過高氧量消耗過量的蠕化劑。此外,還探討了稀土、鎂和鈣作為關鍵蠕化元素的作用機理及其相互配合帶來的好處,以及添加特定合金元素Cu、Mn等能改變基體類型進而影響硬度和強度。
《技能培訓:蠕墨鑄鐵件的化學成分選擇》適用于致力于提高蠕墨鑄鐵件質量的企業和技術人員,尤其適合從事冶金、鑄造行業的工程師們學習參考。此內容有助于相關人員深入了解蠕墨鑄鐵生產過程中化學成分選擇背后原理,并掌握如何依據實際工況靈活調節參數,以便更好地實現產品的穩定性和高效性目標,從而提升企業整體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