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紅外監測與評估技術規范DB44T2470-2024.pdf
-
資源ID:334317
資源大小:652.75KB
全文頁數:20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9.8金幣
免費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快捷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紅外監測與評估技術規范DB44T2470-2024.pdf
《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紅外監測與評估技術規范》講解了如何在廣東省的自然保護地利用紅外相機對野生動物進行監測評估的方法和標準。此文件規定了從范圍確定、調查方法制定到質量控制的具體步驟,為實施長期野生動物保護項目提供了指導原則。該規范涵蓋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術語定義,明確指出“自然保護地”指由各級政府劃定以保障自然資源和生態系統的地域,以及“紅外相機”的使用特性與功能。文檔針對陸生大中型獸類、地棲性鳥類等作為主要監測對象,通過一系列科學方法,如布設相機網絡(即“相機陣列”),并依據“公里網格”原理進行抽樣布置以保證數據獲取具有代表性。此外,還建立了嚴格的圖像處理標準區分有效的獨立影像,并引入“相對多度指數”和“網格占有率”來衡量動物個體數量及分布情況,從而評估生物多樣性和種群健康狀況。為了確保研究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紅外監測與評估技術規范》不僅制定了統一的數據處理格式,并要求編寫詳細的監測評估報告用于數據分析匯總,最后落實嚴謹的質量控制系統確保數據精確可靠。
《自然保護地野生動物紅外監測與評估技術規范》適用于廣東省內所有涉及自然保護地管理的相關機構,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以及其他類型的生態保護區域。它旨在為從事野外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保護組織成員以及政府官員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指導方針,使他們能夠更加科學有效地監控和評價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的數量動態及其生態健康狀態,同時為未來政策制定者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