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基本知識及安全管理》講解了非車載充電機的定義、基本構造及其分類,并深入分析了交流充電樁的工作原理及其優缺點。非車載充電機是指安裝在地面上,把電網提供的交流電源轉變為直流,通過導線方式為電動車提供動力電瓶充電的裝置,包括傳導連接組件、整流控制單元等部分;按照形式分有一體式與分體式。交流充電樁為具備車載充電設備的電動車輛提供交流電服務的專設供電裝備,由導線連接部件、控制器等構成,常見壁掛式和立柜等形式,不同功率滿足各種需求,但各具利弊,如3.3千瓦和7千瓦型雖占空間小且成本低,可輸出功率有限。文檔同時詳細講述了三種主要的充電連接模式(A/B/C case)的區別以及充電站按車輛類型(大巴或乘用車)、設置地點(集或散、建筑內外)的不同進行的分類;介紹了構建這些站點所需要的各類設備,從配電到監控不一而足。對于安全隱患,文中明確指出充電設備在不同的操作狀態中存在的風險點,如可能出現觸電隱患的多種場景和導致火險發生的因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和監督措施,覆蓋設計階段、實際建設和后期維護等各方面;強調了相關規范對于設施選址的影響,如GB50966、SZDB 29.2等國家標準對于充電站建設的要求;并具體規定了辦公區、居民樓、加油站周邊等地段適合或不適于設立此類設施的原因,確保所有建設活動都有章可循。
《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基本知識及安全管理》適用于全國范圍內參與或即將參與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及維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無論是城市規劃者評估公共充電網絡部署合理性,還是建筑設計者考慮住宅區內部的充換電安排,乃至工程隊伍在現場作業前的學習參考資料都離不開本文件指導。對希望掌握最前沿技術動態以更好地應對安全挑戰的企業管理者以及致力于保障社會公共用電環境安全穩定的地方管理部門也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該指南同樣為研究領域內從事相關政策制定、理論探討的研究人員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依據基礎,助力他們推進新能源交通的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