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防護知識培訓》講解了職業健康領域的全面情況。職業病問題已經成為一個顯著的社會現象,其中報告的職業病例數量大且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據統計,全國累計報道的職業病接近90萬例,占主導的是塵肺病,占比高達90.2%。此外,群發性職業病事件不斷發生,在不同行業均有案例。從現狀看,職業病種類繁多,分布范圍廣泛,并對各行業勞動者帶來深遠影響。針對這種狀況,“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職業健康的狀況,其中包括定義職業病為勞動者在工作活動中由于接觸有害因素而引發的疾病。對于形成職業病需具備四個要件:必須是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內的工作者,患病必須源于職業活動中的有害因素,并由此產生特定健康損傷,以上任何一個要件的缺失都不會被認為是職業病。此外還涉及到侵入人體途徑以及各類具體的職業危害因素分析與控制方法,包括識別潛在的危害因子及如何進行防治的具體措施。有關法規如《職業病防治法》,確立了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應急管理部成立后也相應調整了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將該職責交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同時還有針對塵肺病及其他有毒作業等法律法規細則,并規定對違規者有嚴厲處罰條款。
《職業健康防護知識培訓》適用于各個存在職業病風險的企業和單位中從事職業健康管理工作或與之相關的所有員工。尤其適合制造業、礦業以及其他可能含有有害物質環境工作的場所使用,例如礦山開采過程中會遇到大量的粉塵暴露危險,電子制造工業也可能因化學品處理過程中的毒物而造成人員傷害等具體情況。它為企業領導、管理人員提供理論框架用于制定內部管理制度,也為現場工人提供直接指導以避免自身受傷害風險。這一培訓同樣適合政府部門的相關監管部門工作人員,通過了解最新標準和法規來確保能夠依法監管用人單位遵守職業健康管理要求,并有助于公共衛生部門的專業人士提升專業素養并優化服務內容。除此之外,《職業健康防護知識培訓》還是醫療救助體系下醫院從業人員熟悉職業疾病的重要渠道之一,這有利于提升整個醫療系統的救治能力和患者康復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