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為科學管理》講解了在安全管理實踐中如何應用行為科學進行有效管理和預防措施。該文件提及2006年發生的機床操作致傷事故案例,深入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指出是由于郭某在不停車情況下冒險調整設備導致其手部受到嚴重傷害,而這樣的冒險行動根源于違章作業以及諸如僥幸、懶惰、經驗自恃等不良心理。為了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安全行為科學管理》強調不僅要消除不良心理,更需要建立從多方面入手的安全管理體系,如個體差異、職務差異及社會心理環境的調節與適應。此外,《安全行為科學管理》還介紹了安全行為科學從20世紀90年代以前僅限于安全心理學向如今跨學科角度的發展,涵蓋了影響人的兩種安全行為模式的因素、人類安全行為的基本需求與規律以及各類因素對于不同情境下個人或團隊安全行為的作用。文中指出研究不僅限于個體的心理和生物特性,還包括社會背景、文化水平和道德價值觀對人行為的影響,并探索了將激勵理論應用于提升企業和群體內部安全文化的路徑。同時探討注意的功能、挫折狀態及工作環境等因素對安全行為的具體影響,以及態度、群體行為在企業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價值。
《安全行為科學管理》適用于各個行業領域中參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人員,尤其是那些關注提高安全標準的企業決策者、安全管理團隊、生產一線的工作者等,能夠為企業制定和優化內部的安全制度提供建議。該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如何通過理解和運用人類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針對具體崗位和工作流程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從而降低因違規或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頻率,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為所有從業人員營造更加安心、健康的工作環境。通過對文中提供的實際案例的學習與討論,還可以增強員工對潛在危險的認知能力,培養更為嚴謹的工作態度,確保每個操作環節都能遵循規范和規章制度來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