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灌草型建設技術規程DB15T1356-2018.pdf
-
資源ID:387173
資源大小:260.38KB
全文頁數:6頁
- 資源格式: PDF
下載積分:1.98金幣
免費下載
微信登錄下載
快捷下載

賬號登錄下載
三方登錄下載: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
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灌草型建設技術規程DB15T1356-2018.pdf
《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灌草型建設技術規程》講解了內蒙古中西部黃土高原區露天煤礦進行生態恢復所需遵循的技術規范,詳細描述了植被的選擇原則、結構配置模式以及種植和養護管理的方法。該規程強調,在開展生態恢復前需要對表土進行至少20cm厚的剝離,并單獨堆放以用于后續的復墾。文件提到,覆土要求不低于60cm,低肥力土壤還需增加適量肥料提高基礎肥力。為了保護坡面穩定性,采用網格式分塊攔蓄徑流以及利用適生灌木形成網格林障護坡模式是必要的手段。在植物選擇方面,推薦使用諸如沙棘、小葉錦雞兒等抗性強的灌木,搭配紫花苜蓿、冰草等牧草構成適宜當地的生態組合。針對具體栽植方式,規程明確需改良土地、合理選擇苗木并在適宜季節開展種植活動。同時,幼苗撫育、松土除草及平茬復壯都被納入了日常管護環節。此外,規程還闡述了草本植物播種期劃分及對應的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方法,為實際操作提供了全方位指導。
《露天煤礦生態恢復灌草型建設技術規程》適用于內蒙古中西部黃土高原地區露天煤礦的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工作,尤其針對排土場這一特殊區域展開詳細規定。規程主要服務于相關礦業企業、生態修復施工單位以及農業管理部門。它能夠指導從業人員選取適合本地生長條件的植被類型,科學安排覆土厚度與施肥量,同時提供從整地到后期管理的整體技術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礦區環境的治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