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縫機安全操作規程》講解了繃縫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故障及其解決方法。具體包括跳線、斷線、斷針、花針、縫料起皺、線跡不良和針洞等問題。對于跳線,文件指出可能的原因包括穿線方法不正確、直機針安裝不正確、直機針針尖毛或彎曲、彎針針尖變鈍、縫線張力不合適、彎針與直機針配合不當等,并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如重新穿線、調整機針高度、更換新機針、修磨彎針、調節縫線張力等。對于斷線,文件列舉了穿線方法錯誤、機針安裝不當、機針針眼及針槽不光滑、縫線張力過大、縫線質量差、縫線比針眼粗、機件有毛刺或刮傷、機針與彎針或繃針配合不當等原因,并提出了重新穿線、調整機針安裝、更換新機針、調整縫線張力、使用較好縫線、更換適中縫線或機針、打磨或更換機件、調整機針與彎針或繃針配合等解決方案。斷針部分詳細說明了壓腳壓力不足、彎針與直機針相碰、繃針與直機針相碰、直機針與護針桿配合不當、彎針尖圓禿、針桿和針桿套筒磨損、針板針眼太小、機件松動等問題,建議增加壓腳壓力、調整彎針與直機針配合位置、更換新彎針、更換針桿和針桿套筒、更換大針眼針板或小號機針、檢查并調整鉤線機構等。花針部分指出了直機針太低、針板舌頭太狹、彎針下面太狹、直機針與彎針配合不良等問題,建議重新定位直機針高度、更換新針板、更換新彎針、調整機針與彎針配合位置等。縫料起皺部分列出了差動送料比率不當、送布牙位置不當、縫線張力過大、壓腳壓力不當、小壓腳失去靈活運動等問題,建議調整差動送料比率、重新調整送布牙位置、調整縫線張力、調整壓腳壓力、清除異物或更換銹壓腳等。線跡不良部分提到了線的粗細不一、夾線器工作不正常、過線器定位不正確、過線孔不光滑等問題,建議改用較好縫線、清除夾線器內雜塵、調整張力、打磨或拋光過線孔等。針洞部分則指出直機針針尖鈍或發毛、機針太粗、針板眼太小或起邊角等問題,建議更換機針、改用適中機針、修圓針板眼等。
《繃縫機安全操作規程》適用于紡織服裝制造企業中的操作工、維修工、技術員等相關人員。這些人員需要了解并掌握繃縫機的正確操作方法和常見故障的排除技巧,以確保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和產品質量。該規程還適用于企業的培訓部門,可用于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和現有員工的技能提升。同時,該規程也可作為設備供應商的技術支持資料,幫助用戶更好地維護和使用繃縫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