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與危害防護》講解了職業健康領域的形勢、知識、法規要求及具體的職業危害因素和防護措施。該文檔詳細介紹了職業衛生監管職責的變化歷程,從勞動部門主導到安全監管部門全面負責的過程。同時,文檔強調了職業健康形勢的嚴峻性,指出群發性職業病事件頻發且職業病危害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文檔還詳細列出了職業病的定義、條件和范圍,并闡述了職業病的五個特征,包括病因特異性、劑量反應關系、發病集叢現象、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及缺乏特效治療的特點。此外,文檔還介紹了職業健康常識,包括職業危害因素的侵入途徑,如消化道、呼吸道等,以及各種常見職業危害因素,如噪音、光線、溫度、氣壓、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振動、液體、粉塵、煙霧、氣體、霧、蒸汽等。文檔還提供了職業危害因素識別的方法,如經驗法、類比法、檢查表法和檢測法,并詳細說明了每種方法的優缺點。最后,文檔強調了職業病防治法的重要性,該法于2001年實施并于2016年完成第二次修正,確立了“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了用人單位負責、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職工參與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職業健康與危害防護》適用于各類涉及職業健康管理和職業病防治的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和相關從業人員。特別是對于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職業健康顧問、勞動保護專員、企業安全負責人等,該文檔提供了重要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職業健康問題,提高職業病的預防和控制水平。同時,該文檔也適用于從事職業衛生研究和教育的機構,為他們提供系統化的教學和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