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場范圍內冒頂事故的分析》講解了采場范圍內冒頂事故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對冒頂的預防和處理具有重要意義。文章指出,采煤工作面自開切眼推進到停采線,頂板運動和礦壓顯現特征可分為老頂第一次來壓前的來壓階段和老頂來壓完成后的正常推進階段。通過對近年來重大冒頂事故的分析,發現約80%的頂板事故發生在第一次來壓階段,其中71%發生在老頂來壓之前,29%發生在老頂來壓時。在第一次來壓階段,老頂兩端由煤壁等高支承,下沉量很小,若支柱支撐力不足,直接頂的突然運動容易導致推垮事故。在正常推進階段,老頂來壓時冒頂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支架阻力不足或支護特性不合理,以及使用剛性支架易被壓斷。此外,事故多發于工作面推進不到10米的范圍內,尤其是在進行第一次放頂期間。研究表明,嚴重切頂事故主要由直接頂運動引起,其次是老頂大面積運動。推垮事故在頂板事故中占比較大,尤其是在單體支柱工作面。事故范圍多為局部冒頂后引發的推垮性事故。頂板事故多發生在中厚及厚煤層條件下,尤其是煤層傾角大于20度的條件下。此外,頂板事故的發生還與采場的支護類型有關,采用金屬摩擦支柱和木材支護的事故次數較多,而單體液壓支柱工作面事故較少。
《采場范圍內冒頂事故的分析》適用于煤礦生產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尤其是從事采煤工作面支護設計、頂板管理及事故預防工作的人員。本文的內容有助于相關人員了解冒頂事故的發生機制,提高頂板管理和事故預防的能力,從而保障煤礦生產的順利進行和作業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