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與安全管理》講解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事故的內因與外因,強調了內因中勞動者的技術和心理活動對事故的影響。文章指出,約70%-75%的事故是由于操作錯誤或違章作業引起的,這些行為背后的心理狀態是關鍵。心理學研究揭示了人的心理規律,包括認識、情感和意志對安全行為的影響。認識過程是心理活動的基礎,長期從事同一操作可能導致視覺錯覺,從而引發不安全行為。情感分為增力情感和減力情感,前者有助于減少事故,后者則增加事故概率。習慣定向也是導致不安全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使人們固守舊方法,忽視潛在風險。文章還討論了心境和激情對安全生產的影響,強調管理人員應積極引導作業人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與安全管理》適用于各類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生產一線的操作人員以及安全生產培訓師。該文為企業提供了從心理學角度理解和預防生產事故的方法,幫助管理人員更好地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態,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從而降低事故率,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