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防突水安全技術措施》講解了三下山擴區運輸巷的地理位置、地質條件以及礦井區域的水文地質情況。該運輸巷位于礦井二采區西北部,沿主采2號煤層傾向布置,開采標高在1180-1050米之間,高于奧灰水位標高755米。為了防止水害事故發生,確保礦井安全生產,特制定了防突水專項安全措施。文中詳細描述了礦區的地表水分布情況,指出井田內無大的河流,只有季節性沖溝和少量泉水溢出,且流量很小。此外,文章對礦區的主要含水層進行了分類描述,包括奧陶系巖溶裂隙水含水巖組、碎屑巖夾碳酸鹽巖裂隙溶隙含水巖組、碎屑巖類裂隙含水巖組和第四系砂礫石層孔隙含水層。其中,奧陶系巖溶裂隙水含水巖組是影響煤系地層開采的主要含水層,具有較強的富水性。文章還提到礦區存在良好的隔水層,主要由本溪組鋁質泥巖、泥巖及K1石英砂巖組成,隔水性能良好,切斷了奧灰水與煤系地層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最后,文章分析了構造對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指出井田內的單斜構造和局部發育的斷層對煤層開采影響較小。
《礦井防突水安全技術措施》適用于煤炭開采行業的相關企業,特別是位于黃河流域汾河水系的煤礦企業。這些企業在進行礦井建設和生產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地下水位、地表水分布以及地質構造等因素,以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突水措施。本文提供的技術措施和分析數據,能夠幫助礦井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礦井區域的水文地質條件,從而采取有效的防突水措施,確保礦井的安全運行。同時,該文件也適用于從事礦井設計、施工和安全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