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采后防滅火注氮安全技術措施》講解了為有效抑制+812m采空區遺煤自燃,確保注氮期間的安全并達到預期注氮效果,根據廣源煤礦防治采空區自燃發火的設計方案及措施編制的技術細節。文檔詳細描述了成立的注氮領導組及其職責分工,包括組長和成員的具體任務分配,以確保各個關鍵環節的有效管理和協調。組長張用負責注氮期間通風安全及注氮的指揮工作;蘭玉學則負責監督+812m注氮期間的安全和密閉情況。成員們分別承擔通訊聯絡、氣體檢測、注氮機操作與維護、巡查管路以及地面束管監測監控系統的操作等任務,確保注氮過程的順利進行。此外,文檔還詳細介紹了注氮前的準備工作,如保證通訊系統暢通、對注氮管路進行氣密性試驗、熟悉礦井防滅火系統、檢查制氮機,并確保所有準備工作完成后向調度室及礦分管領導匯報。最后,施工方法部分明確了注氮防滅火惰化指標,即注氮滅火惰化指標不得小于3%,且不大于7%;注入氮氣濃度不小于97%。文檔提供了詳細的注氮量計算公式,基于已采煤產量和噸煤注氮量兩種方法,確保注氮流量符合防滅火要求。
《停采后防滅火注氮安全技術措施》適用于廣源煤礦等存在類似采空區遺煤自燃風險的煤礦企業。該文檔特別適合從事煤礦開采及相關安全管理的專業人員,如礦山工程師、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等。這些人員需要了解如何在停采后采取有效的防滅火注氮措施,以保障礦井安全。文檔提供的具體操作步驟和責任分工,有助于指導相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更好地執行注氮防滅火工作,確保注氮期間的安全管理到位。此外,文檔中的技術參數和計算方法也適用于其他具有相似地質條件和技術需求的煤礦企業,為他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注氮防滅火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