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采空區自燃發火設計方案及技術措施》講解了煤礦在2010年度的生產接繼情況,包括回采和掘進工作面的數量與進度安排。文中描述了1003和8101首采面等存在煤層自燃發火風險的重點預防區域,并分析了這些區域發生自燃發火的可能性因素,如浮煤清理不徹底、工作面推進速度慢以及采空區封閉不嚴實等問題。方案還詳細介紹了氮氣防滅火的設計理念,針對井田內主采的自燃特厚煤層,采用了以注氮為主的防滅火系統。文中說明了制氮設備的主要技術參數,例如DQ-200型氮氣產量為200立方米每小時,出口壓力為0.8兆帕,氮氣純度達到97%以上。進一步闡述了從地面到井下的輸氮系統設計,包括管道直徑、埋設方式及三通設置間距等內容。通過一系列計算驗證了輸氮管路的壓力損失在可接受范圍內,確保了氮氣能有效注入采空區。同時,對注氮地點的安全通風量進行了評估,保證即使有氮氣泄漏也不會造成缺氧危險。最后,根據防火空間體積計算出每日所需的注氮量,確保能夠滿足防止自燃發火的要求。
《防止采空區自燃發火設計方案及技術措施》適用于煤礦行業中的采空區安全管理領域。特別是那些擁有自燃傾向煤層的工作面,該文檔提供了詳細的防滅火技術措施,對于提高礦井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適用于新建或正在生產的煤礦企業,也適用于已存在老采空區的礦區,幫助相關技術人員了解如何利用氮氣注入技術來預防和控制煤層自燃發火的風險,從而保障礦山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