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煤層鉆孔打鉆著火事故分析和預防》講解了煤礦井下煤層鉆孔打鉆過程中發生著火事故的原因及相應的預防措施。文章首先指出,自1987年以來河南全省發生的16起煤礦施工鉆孔著火事故中,有4起死亡事故共造成12人死亡,強調了預防此類事故的重要性。通過對事故的五個要素:傷害、意外事件、加害物體、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進行分析,采用事故樹分析法評估各系統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提出了切斷這些要素之間聯系的方法。文中詳細分析了導致煤層工作面打鉆著火的三個主要因素:風排粉式打鉆、燃燒火源以及充足的氧氣。其中,風排粉式打鉆具體包括鉆頭或鉆桿脫落、長時間摩擦產生高溫、不同型號混用、排粉不凈等問題;燃燒火源則涵蓋煤炭自燃、明火、靜電火花、撞擊火花及電氣火花等。為預防打鉆著火事故,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如對作業人員進行培訓、選用安全的排粉方式、安裝必要的設備如“風、水”三通、配備滅火器材,并規定在發現異常情況時立即停止鉆進并處理。此外,還特別強調了防止明火、電火花及其他引火源的具體做法。
《煤礦井下煤層鉆孔打鉆著火事故分析和預防》適用于所有從事煤礦井下鉆探作業的企業和個人,特別是那些位于高風險區域的煤礦企業。該文檔不僅為一線操作工人提供了詳細的作業指導,也為管理人員提供了科學的管理依據。通過對鉆機鉆具的維護保養、嚴格控制井下明火等方面的要求,幫助企業在實際生產中有效預防打鉆著火事故的發生,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業的財產安全。同時,它也適用于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的政府部門及相關研究機構,作為制定政策和技術規范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