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礦山頂板安全管理》講解了金屬礦山地質賦存條件復雜,采礦方法多樣,導致自50年代以來冒頂片幫重大傷亡事故頻發,此類事故約占井下各類事故總數的20%到30%,居井下礦山傷亡事故之首。從事故發生的原因來看,生產管理和物質技術方面的問題分別占45.6%和44.2%,但許多物質技術問題也與人為因素相關。巷道發生的冒頂片幫事故比采場多,多數事故由局部或浮石冒落引起。為加強頂板管理安全,需根據地質條件選擇合理采礦方法,減少暴露在大面積頂板下的作業人員,采用安全高效的開采順序,并提高回采強度以避開地壓活動期。對于暴露面積較大的采場,應實行頂板分級管理法,對不同級別提出不同管理要求。此外,礦山推行的頂板三次檢查制能有效避免浮石冒落傷人事故。美國、加拿大等國已使用浮石處理機,我國也研發了無線電地音儀用于危險頂板預報。針對巷道型掘進工作面和采場的頂板管理措施包括合理選擇井巷位置、正確采用支護形式及減少爆破影響等。通過這些措施,可提高工效,降低事故風險。
《金屬礦山頂板安全管理》適用于所有從事金屬礦山開采及相關工作的人員和單位,特別是那些涉及地下開采作業的企業。這不僅包括一線操作工人和技術人員,還包括負責生產管理和安全管理的各級管理人員。該文檔內容對金屬礦山企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其建立完善的頂板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礦山整體安全生產水平,預防冒頂片幫等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它也為礦業監管部門提供了科學依據,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