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粉塵的產生及基本性質》講解了煤礦生產過程中粉塵產生的各個環節及其影響因素。煤礦生產的主要環節如采煤、掘進、運輸、提升幾乎所有的作業工序都不同程度地產生粉塵。影響粉塵產生的因素包括采掘機械化和開采強度、采煤方法和截割參數、作業地點的通風狀況、地質構造及煤層賦存條件。文章進一步描述了煤礦粉塵的基本性質,詳細介紹了粉塵分散度,即粒度分布,指出生產環境中空氣動力直徑小于71微米的塵粒尤其是小于2微米的塵粒是引發塵肺病的主要有害粉塵。粉塵具有吸附性,其吸附能力與顆粒表面積相關,分散度越大,吸附能力越強,主要體現在吸濕性和吸毒性上。此外,粉塵還具備荷電性,因摩擦或與空氣中的離子碰撞而帶電,塵粒電荷量受大小和溫濕度影響。粉塵的密度定義為單位體積粉塵的質量,不包括塵粒間空隙,稱為真密度。粉塵的安息角是衡量其流動性的重要指標。最后,文章闡述了煤塵爆炸特性,指出煤被破碎成細小煤塵后化學活性提高,特別是氧化發熱能力增強,并明確了煤塵爆炸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煤塵自身具有爆炸性、存在著火源、空氣中氧氣濃度足夠。
《煤礦粉塵的產生及基本性質》適用于煤礦行業的各類從業人員,特別是從事采煤、掘進、運輸、提升等具體作業的工作人員。該文檔有助于他們了解粉塵產生的原因和過程,從而采取有效的防塵措施。同時,對于煤礦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而言,掌握粉塵的基本性質如分散度、吸附性、荷電性、密度、安息角以及煤塵的爆炸特性至關重要。這將幫助他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評估風險,制定相應的防護策略,確保工作環境的安全與健康。此外,該文檔也適用于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研究人員,為他們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