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污染造成高壓電線短路事故剖析》講解了2003年3月9日云南紅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合成氨廠發生的35kV專用6號電線桿上瓷瓶拉電弧短路事件,該事件導致1303開關跳閘停電超過8小時,影響合成氨廠生產并減少80噸產量。文中詳細描述了事故發生的具體經過,并深入分析了事故的原因。調查表明,瓷瓶絕緣性能降低是由于瓷瓶表面積聚了焦油狀煤灰,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西面的煤場、造氣爐旋風除塵器的干式敞開排灰以及附近造氣冷卻循環水塔頂部風扇排放的腐蝕性熱水霧。這些污染物在南風作用下逐漸積累,最終導致瓷瓶絕緣性能下降并引發短路。為了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文章提出了多項防范措施,包括定期噴水清掃煤場以控制煤塵飛揚,改造造氣爐下灰工藝為封閉加濕形式以減少粉塵排放,改進造氣冷卻循環水塔頂部風扇的設計以防止腐蝕性熱水霧擴散,并對受污染的電器設施進行全面清潔,確保其正常運行。
《對污染造成高壓電線短路事故剖析》適用于電力行業特別是高壓輸電線路維護管理人員,以及化工企業尤其是涉及煤炭加工和氣體制造的工廠。它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了具體案例分析,幫助他們了解環境污染對電氣設備的影響及其預防方法。同時,該文也為安全監管部門提供了參考,便于制定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確保類似事故不再發生。此外,對于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人員來說,這份分析報告也有助于理解工業污染與電力設施安全之間的關系,從而采取更有效的環保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