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礦庫安全運行的保障》講解了尾礦庫隱患無損診斷、風險分級與監測預警技術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文章分析了我國尾礦庫建設標準低、技術水平差、缺乏有效監測措施等問題,導致大量尾礦庫帶病運行,安全隱患突出。文中提到自2001年以來全國共發生73起尾礦庫潰壩事故,造成500余人死亡,安全形勢嚴峻。為解決這些問題,課題組針對尾礦庫潰壩隱患探測、災害預防、在線監測預警等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該研究成果已在9個尾礦庫建立了在線監測與預警系統,并成功探測出多座尾礦壩內部隱患,為隱患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課題組通過理論分析、室內試驗、現場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歸納總結了尾礦庫各種安全事故的致災因素,研究分析了多種事故的致災機理,特別是管涌演化過程及規律。此外,課題組制定了尾礦庫安全等級劃分標準和潰壩風險等級劃分方法,結合有限元應力變形分析法、極限平衡法和滲流分析方法,進行了尾礦庫風險評估,建立了尾礦庫系統風險評價模型及評價方法。
《尾礦庫安全運行的保障》適用于金屬非金屬礦山行業,尤其是涉及尾礦庫建設和管理的企業和單位。該文檔為尾礦庫的安全運行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科學依據,特別適合那些需要對尾礦庫進行隱患診斷、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的機構。對于監管部門而言,這份文檔也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工具,幫助確保尾礦庫的安全運行,減少事故發生率。同時,它也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和技術參考,推動尾礦庫安全技術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