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礦水害防治技術及其應用》講解了我國煤礦水害的現狀、類型、特點及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并詳細介紹了不同地區水害影響區的特點和典型事故案例。文中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產煤量最多的國家之一,90%以上的原煤產量依賴井工開采,但復雜的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使得約27%的探明煤炭儲量受到水害威脅。文章通過列舉歷史上的重大水害事故,如1935年山東淄博北大井突水事故和1984年開灤范各莊煤礦陷落柱突水事故等,強調了水害對煤礦安全的重大威脅。據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近250對礦井被水淹沒,導致近900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350億元人民幣。此外,文章還分析了不同類型水害的具體情況,包括地表水害、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害、基巖裂隙水害、巖溶溶隙(溶洞)水害及老空水害,并指出這些水害在不同區域的發生頻率和危害程度存在差異。隨著開采條件的變化,近年來水害事故發生次數和死亡人數均呈上升趨勢。
《我國煤礦水害防治技術及其應用》適用于全國范圍內從事煤礦開采及相關行業的人員,特別是位于華北石炭二疊系煤田、華南晚二疊系煤田、東北侏羅系煤田、西北侏羅系煤田、西藏一滇西中生界煤田以及臺灣第三系煤田等六大水害影響區的煤礦企業。該文件為煤礦企業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工人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幫助他們了解水害防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時,它也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法規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助于提高整個行業的安全生產水平,減少水害事故的發生,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