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索框架梁施工技術交底》講解了錨索鉆孔施工的關鍵技術要點,強調了鉆機導向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及時檢測孔斜誤差并采取合理糾偏措施的必要性。文中指出,在鉆進過程中需詳細記錄每個孔的地層變化、鉆進狀態(tài)(包括鉆壓和鉆速)、地下水情況及特殊情況,以確保施工過程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遇到塌孔縮孔等不良現象時,應立即停鉆,并通過孔道灌漿固壁處理(0.1-0.2MPa)確保后續(xù)工作的順利進行。完成鉆孔后,必須使用高壓清孔清除巖粉和積水,保證孔內清潔。
對于滲水及塌孔問題,《錨索框架梁施工技術交底》提供了具體的應對策略。針對孔內滲水情況,根據不同的滲水量和孔深狀況,分別采用吹孔清理或壓力注漿的方式處理;而對于塌孔和卡鉆問題,則要求在穿越強風化巖層或巖體破碎帶時特別注意,一旦發(fā)現黃色巖粉和原狀石塊混雜的現象,即刻停止鉆進并進行固壁注漿,待24小時后重新鉆孔。此外,文件還明確了鉆孔孔徑、孔深的具體要求,即實際使用的鉆頭直徑不得小于設計值,且實際鉆孔深度要超出設計深度至少0.2米,以抵消沉渣的影響。為確保錨孔質量,鉆孔完成后必須用高壓風徹底清理孔內的巖粉和水體,避免影響水泥砂漿與孔壁巖土體的粘結強度。最后,文件對錨孔檢驗進行了詳細說明,強調了監(jiān)理工程師驗收的重要性,并規(guī)定了一系列檢查標準,如孔徑、孔深、孔位、傾角和方位等,確保所有分項工作均符合設計要求后才允許進入下一道工序。
同時,《錨索框架梁施工技術交底》涵蓋了錨索體制作及安裝的具體流程,從鋼絞線的選擇到防腐處理都有詳細的指導。鋼絞線選用高強度低松弛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每11.5米設置架線環(huán)以保持保護層厚度不低于2厘米。制作過程中,鋼絞線不得纏繞,承載體需位于鉆孔中部,表面需保持清潔光滑,無機械損傷或銹蝕。截取鋼絞線時禁止使用熱切割方式,而是采用切割機,并將截好的鋼絞線平順放置于工作平臺。在防腐方面,文件區(qū)分了不同環(huán)境下的防護等級:腐蝕環(huán)境中永久性錨索采用雙層防腐保護結構,而臨時性和非腐蝕環(huán)境中的永久性錨索則采用簡單防腐保護結構,具體包括錨頭、自由段和錨固段的不同防腐措施。
《錨索框架梁施工技術交底》適用于從事基坑支護、邊坡治理、隧道工程等領域的施工企業(yè)及相關技術人員。該文檔為上述領域中涉及錨索框架梁施工的專業(yè)人員提供了詳盡的技術指南,幫助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遵循正確的施工流程和技術規(guī)范,確保工程質量達到預期標準。無論是項目經理、現場工程師還是施工班組成員,都能從中獲得有關如何正確實施錨索鉆孔、處理突發(fā)狀況、進行錨索體制作及安裝以及防腐處理等方面的知識。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還能有效降低施工風險,保障作業(yè)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