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操作、檢修過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分析》講解了機械設備與電氣系統操作和檢修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風險及其具體表現形式。該文章詳細闡述了機械傷害的本質在于機械能在非正常情況下做功、流動或轉化對人體造成的接觸性損害。它描述了造成機械傷害的主要類型及產生原因,例如由于設備形狀和表面性能、相對位置不當、機械強度不足等原因帶來的卷入、碾壓等具體傷害形式,并且強調機械損傷不僅局限于特定狀態下的接觸,還需考慮不同危險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對于電氣危險,《設備操作、檢修過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分析》也進行了全面解析,包括但不限于電擊、電傷這兩種典型的表現形態以及露天礦山電氣事故中常發的觸電事件。文中列出了觸電可能發生的個人原因,比如安全規章的未嚴格執行、使用不合規的絕緣工具等;同時還指出企業方面的問題也是導致電氣事故的關鍵因素,如電氣設備在復雜環境下適應性的欠缺,這些情況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工業安全事故。
《設備操作、檢修過程中主要危害因素分析》適用于各類涉及機械設備操作與維修的企業及其工作人員。特別是對礦業、制造業等行業而言,在這些領域內日常運營高度依賴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所以確保相關人員能夠識別機械和電氣方面的危險至關重要。該文檔有助于幫助一線操作工人和工程師提升自我保護意識,指導他們了解不同類型的風險特征,預防可能出現的危害,降低工作環境中的安全事故發生概率,保障人員的生命健康和企業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