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氣窒息未遂事故》講解了2005年3月7日獨山子石化公司化驗室發生的一起潛在重大安全事件。當天上午,在對分析站氮氣鋼瓶間的巡檢過程中,一位經驗豐富的安全工程師注意到“嗤嗤”的漏氣聲并迅速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嚴重安全隱患。事故發生的原因在于近期在線氮氣質量不達標導致切換使用鋼瓶氮氣的同時在室內進行了大量在線氮氣的排放作業,從而引發了兩方面窒息風險:一為氮氣排放量過大且門敞開狀態下,未能將氮氣完全排至室外,造成屋內聚集形成缺氧環境,危害進入此空間不知情員工的安全;二是在吹掃工作結束關閉閥門操作人員進入房間同樣存在風險。根本問題在于對現場狀況缺乏準確判斷和風險認識不夠深入,并存在一定僥幸心理。
為了防止類似情況發生,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改進設施和技術手段如增加軟管連接確保氮氣可排放到戶外以及加設警告標識牌提高警惕性,同時完善組織管理制度與流程要求兩人一組相互監護進行操作、必須佩戴個人保護裝備(正壓式空氣呼吸器)。還通過加強員工教育培訓讓全體工作人員深入理解和掌握有關專業知識,避免未來再出現忽視潛在危險的情況。強調全面學習氮氣特性及其危害知識,提高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以保證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氮氣窒息未遂事故》適用于化工企業尤其是涉及到氮氣應用環節的相關領域和工作崗位。包括但不限于各類石油化工工廠、天然氣加工廠、精細化工實驗室等需要利用高純度氣體作為色譜用載氣或其他分析實驗用途的企業部門。這些場合中工作人員應熟悉該案例中的預防舉措,以便正確識別、評估并且管理由氮氣不當使用引發的職業健康與安全風險。這對于提升整體安全管理和生產運營水平具有重要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