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辨識方法及內容.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危險 有害 因素 分類 辨識 方法 內容
- 資源簡介:
-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辨識方法及內容》講解了生產過程中可能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據GB/T 13861-1992的規定,將這些因素分為六大類,三十七小類。物理性因素涵蓋設備缺陷、電危害等十五種;化學性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物質等五種;生物性因素如致病微生物等五種;心理、生理性因素涉及健康與心理異常五種;行為性因素有操作和指揮錯誤四種;其他因素則指作業空間不足等問題。同時,依據GB 6441-1986標準,從起因物、誘導性原因等方面考慮,危險因素被細分為二十類,如物體打擊、車輛傷害等。文章還詳細介紹了兩種辨識方法:直觀經驗分析方法,包含對照經驗和類比方法;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則采用事件樹、事故樹等技術。此外,辨識內容覆蓋廠址選擇、總平面布置、道路運輸、建構筑物、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裝置、作業環境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等多個方面,并特別指出對于重大危險源應按照GB 18218-2000進行識別。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辨識方法及內容》適用于各類制造業、建筑業及其他涉及高風險作業的企業或機構。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已有設施,文中提供的分類體系和辨識方法都為安全評估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尤其在工程設計、施工建設、生產運營各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危險因素辨識,能夠有效預防事故發生,保障員工生命財產安全。該文檔也為政府監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開展安全檢查提供了重要參考。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