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社會傳播要求DB11T2197-2023.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自然災害 預警 信息社會 傳播 要求 DB11T2197 2023
- 資源簡介:
-
《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社會傳播要求》講解了在應對自然災害時,社會傳播系統對預警信息處理及發布的具體流程、要求及實現途徑。文件首先明確了自身涵蓋的范圍與規范性引用文件,這些是其實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構成。對于自然災害、預警信息、預警級別等基本術語和定義進行了闡述,這是為了確保各相關方能準確理解和傳達自然災害預警的概念與分類。傳播基本要求一章強調,預警信息的發布應嚴格遵循地方規定的標準程序,并且傳播者不能擅自更改預警種類和級別。傳播過程需要快速高效,在獲取到有效預警信息后10分鐘內需傳達給大眾,以確保及時性和準確性。針對預警信息在各種渠道中如何最佳展現給出了明確指引:當新媒體如手機應用端采用系統通知提醒受眾、網站彈窗展示于首頁顯著位置、短信使用長短信顯示冗長信息時,傳統媒體像電視則通過字幕加角標的方式呈現。這些具體操作指南旨在最大限度保障所有民眾接收到全面可靠的預警內容。
《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社會傳播要求》適用于所有參與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和傳播的社會單位或組織。不論是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還是傳統廣播電視渠道,只要是涉及公共災害警示的傳遞機構都應遵循本規范進行預警信息管理與發布。具體包括市級應急管理機構、區縣級應急部門及相關輔助團體,還有各大新媒體平臺運營者及傳統媒體報道平臺。本規范旨在為不同層級、不同性質的媒介單位提供統一的操作準則,確保在自然災害面前,預警信息可以快速、無遺漏地送達至每一個潛在受影響的公眾身邊,從而有效提升公眾應對災害的能力和社會整體防災減災效果。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