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動物救護站建設規范DB15T3516-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野生動物 救護站 建設 規范 DB15T3516 2024
- 資源簡介:
-
《野生動物救護站建設規范》講解了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站在建設時必須遵守的全方位規范。這一文件涵蓋了站址選擇及區劃布局的具體指導,包括選址于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區,并遠離各種動物飼養和加工場所以及其他公共設施與潛在污染源的要求。同時,也詳細描述了站區內的分區功能布置,包括設置隔離檢測區以應對疾病控制以及科研宣傳教育的重要性。 該標準針對建筑設施及綠化提出了詳細的要求,規定野生動物診療所應具備的建筑面積和配套設施,確保救護站能夠為不同的動物提供適當的治療環境。對于綠化與硬化措施的規定,有助于改善站區內生態平衡,創造利于野生動物康復的人工環境。此外,文檔中列舉了一系列關鍵性設備如必要的醫療儀器配置等,用以保障日常工作的有效開展;在人員配備上則對不同崗位的數量要求進行了細化,明確了各個工作環節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數目,從而提高救護質量和服務水平。關于工作程序部分,《野生動物救護站建設規范》不僅涉及從接收到野化放歸各個環節的操作規范,而且特別關注檔案管理和防疫措施兩個重點方向,力求通過對每只動物的救助記錄完整保存、嚴格把控防疫流程來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最終實現對所有救助行動可追溯的目的。
《野生動物救護站建設規范》適用于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尤其針對那些需要設立救護站以處理受傷、受困或其他脫離生存環境之野生動物的地方。它覆蓋了從北方森林地帶到農業區域甚至是接近城鎮但保持安全距離的非人口密集地區,旨在指導各級地方政府部門、自然保護區、動物園等相關機構正確規劃和建設陸生野生動物救護站。這一規范強調在救護站選址過程中要避免自然災害易發地段和靠近水源地等關鍵地點,確保救護站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鼓勵相關部門依照本規范執行建設任務,使救護站能夠更好地服務于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