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埂植物帶營建技術規范DB23T3691-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埂 植物 營建 技術規范 DB23T3691 2024
- 資源簡介:
-
《地埂植物帶營建技術規范》講解了適用于黑龍江省坡耕地的地埂植物帶建設要求和操作規程,涵蓋建設原則、品種選擇、間距設計、種植技術及管護等方面內容。本文件規定了地埂植物帶建設的原則為適地適植,即所選植物材料應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立地條件。根系發達且生態功能強大的灌木或草本植物被優先選取作為植物帶成員,如檸條、胡枝子、紫穗槐等13種灌木以及白花苜蓿、草木樨等5類草本,并明確了直播與植苗兩種主要種植方式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為了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埂植物帶的設計依據GB/T 16453.1的規定執行,在不同斜坡程度的條件下有不同的推薦地埂間距。營建后的地埂植物帶需定期進行撫育管護,包括疾病蟲害預防治療,防火工作等重要任務以確保長期穩定的發展;此外,還需建立詳細的生產和管理檔案,涵蓋從物種挑選、間距確定到后期管理和維護的所有過程。對于復合地埂植物帶,需要依據具體生物學特性及時開展整形修剪工作。
《地埂植物帶營建技術規范》適用于黑龍江省林業和草原系統的相關從業人員以及參與坡耕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特別是在黑龍江地區有直接需求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增強農田抗蝕能力的人士尤為關鍵。此標準也為其他相似地理環境地區的相關部門提供借鑒與參考。通過實施這項規范,可以提高坡耕地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水平,從而改善農業生態系統質量,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