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范DB14T1460-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文物 建筑 消防安全 管理 規范 DB14T1460 2024
- 資源簡介:
-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范》講解了山西省內具有火災危險性的文物建筑如何進行消防安全管理,內容涵蓋了術語定義、總則、責任劃分、設施配置、危險源管理、日常管理、應急預案演練及檔案標識等方面。該標準規定了文物建筑的消防車道和微型消防站等新概念,并明確了政府、行業、單位和個人在消防安全中的職責。它強調了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確立了四級消防安全責任制,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層層簽訂責任書以確保責任落實到位。此外,文件中修訂和完善了多項具體措施,包括消防設施器材的配置要求、非消防用電負荷與火災監控系統的設置、火源電源的安全管理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同時,增加了對電動車安全管理和采用先進消防技術如消防物聯網、遠程監控的要求,還補充了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編制、消防檔案建立及消防標識設置的內容。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范》適用于山西省范圍內所有具有火災危險性的文物建筑。這不僅包括已被各級政府核定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筑物和構筑物,也涵蓋了世界文化遺產地、風景名勝區、古建筑群、歷史文化名城和街區、村鎮等特殊區域內的文物建筑。無論是文物保護單位還是私人所有的文物建筑,只要存在火災風險,都應遵循此規范進行消防安全管理。該規范特別適合那些需要加強防火措施、提高應急響應能力的場所,如寺廟、祠堂、古民居等,旨在保障這些珍貴歷史遺跡的安全,防止因火災造成的不可挽回損失。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