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v6演進技術要求 第11部分:IPv6隨流檢測技術GBT44887.11-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IPv6演進技術要求 第11部分:IPv6隨流檢測技術GBT44887.11-2024 IPv6 演進 技術 要求 11 部分 檢測 GBT44887 2024
- 資源簡介:
-
《IPv6演進技術要求 第11部分:IPv6隨流檢測技術》講解了適用于多類型業務承載場景下的自動化質量測量,及其對IP網絡設備隨流檢測功能研發、測試與部署的技術要求。該標準定義了隨流檢測(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 IFIT)的關鍵要素和技術架構。文檔明確了智能選流、智能數據上送、動態網絡探測、封裝與隧道化等方面的詳細技術規定。通過采用交替標記和IOAM(In-situ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方法的數據字段格式和對應的封裝方法實現高效信息傳輸,并保證數據在隨流過程中被有效檢測和監控,從而提升IP網絡服務質量。
《IPv6隨流檢測技術》適用于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以及大型企業數據中心等相關行業。這些機構需在網絡部署中進行精確的質量監控和服務優化以保障用戶通信體驗及數據安全性。此外,文件為相關網絡硬件制造廠商提供了具體的產品開發指導方針,確保其生產出符合最新技術標準并能兼容IPv6特性的設備。對于負責維護公共或私人網絡穩定性和可靠性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這份標準是制定技術決策和技術評估的關鍵參考工具。它也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學依據來推動更高級別的互聯網協議在全國范圍內順利過渡與實施。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