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莎豆種植區風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DB15T3453-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油莎豆 種植 風蝕 監測 評價 指標體系 DB15T3453 2024
- 資源簡介:
-
《油莎豆種植區風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講解了油莎豆種植過程中整地、生長、采收及休耕階段的風蝕監測評價方法。該文件詳細列出了與風蝕相關的空氣動力學、風蝕量化、植被和土壤4類關鍵指標,并提供具體的監測頻度與點位布置建議。針對空氣動力學指標部分,明確了風速、風向、空氣動力學粗糙度和摩阻速度的測量技術和計算公式。在風蝕量化指標中,詳細規定了輸沙通量和風沙流結構特征值的測定方式,以及利用測釬法評估當月風蝕模數的具體方法。對于植被指標,文件介紹了樣方的設置要求,并針對植被覆蓋度、植被高度、迎風面積指數提供了精準化的評估步驟。同時,文件對土壤各項關鍵性能指標如有機質含量、粒徑分布、碳酸鈣含量和含水量等進行了監測指導,且所有方法均符合相關規范性標準。這一體系通過科學、系統的檢測手段,旨在有效降低風蝕現象,為區域內的生態防護提供技術支持。
《油莎豆種植區風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適用于油莎豆種植及相關農耕地區的農業生產者、環境監測機構以及生態研究人員。尤其針對存在顯著風蝕威脅的區域,能夠幫助農業管理者更有效地開展生態環境治理工作,從而提升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率并減少風蝕帶來的土地破壞。文檔中的技術和標準也適用于其他類似氣候條件下易受風蝕影響的作物種植區域,具有跨區域和多作物類型的普適參考價值。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