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糜子雜交育種技術規范DB15T2106-2021.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糜子 雜交育種 技術規范 DB15T2106 2021
- 資源簡介:
-
《糜子雜交育種技術規范DB15T2106-2021》講解了糜子雜交育種的技術流程與要求。該文件詳細闡述了范圍,包括術語和定義、播種技術細節、具體的雜交技術步驟及收獲保存環節等多方面內容。描述了錯期播種的概念及其實際應用場景,通過調整種植時間和花期,實現父母本花期的精準對接。還重點提及了一種創新性的溫湯去雄方法,借助對花粉敏感性特點的利用,在特定水溫中處理花序,以提高去雄的效果和效率。在雜交過程中涉及花序修整、消毒操作及后續人工授粉的關鍵點均逐一明確說明。同時規定了收獲階段需根據不同組合進行單獨收割和存儲的要求,確保各品種純度以及種子長期存儲的有效管理。為提升技術可行性,《規范》參考國家關于農作物種子檢驗及禾谷類糧食作物種子的標準,制定了全面、系統化的育種技術體系。
《糜子雜交育種技術規范DB15T2106-2021》適用于糜子雜交育種領域,特別針對從事糜子育種工作的科研人員、種植戶及相關部門。主要覆蓋區域包括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代表的全國糜子主產區,適用于需要開展糜子新品種選育的農業科研單位和技術推廣機構。此文檔可為上述領域的專業人員提供從播種到收獲保存全過程的操作指導,并能助力制定或優化本地糜子育種規程。
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