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灼傷現場救護處理原則.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化學 灼傷 現場 救護 處理 原則
- 資源簡介:
-
《化學灼傷現場救護處理原則》講解了化學灼傷現場救護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文章指出,遇到化學灼傷時,首先需要脫去污染的衣服,用自來水沖洗230分鐘(眼睛灼傷不少于10分鐘),直至用石蕊pH試紙測試接近中性。對于大面積灼傷或出現休克癥狀的情況,沖洗要快速且簡單。在多人受傷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附近的自然水源進行沖洗。隨后,應選擇上風向且距離最近的醫務室作為急救場所,由燒傷外科醫生負責接診和初步處理,包括估計灼傷面積、根據GB 163796標準進行分類并標記。創面清創后應用一次性敷料包扎,防止二次損傷或污染。對于特定化學物質如氫氟酸灼傷,可以使用中和劑,但避免使用有色藥物。對于合并有內臟破裂、氣胸、骨折等嚴重外傷的患者,應優先處理并盡快送往有條件進行手術的醫院。中度及以上嚴重灼傷的傷員,應及時建立靜脈通道,以降低休克發生率。
《化學灼傷現場救護處理原則》適用于化工企業、實驗室、醫療機構等存在化學灼傷風險的場所。該文為相關人員提供了詳細的現場救護指導,幫助他們在緊急情況下迅速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減少傷害程度,提高救治效果。同時,該文檔也可作為培訓材料,用于提升員工的應急處理能力。
展開閱讀全文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