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氯火”事故》講解了一起發生于1989年7月13日的上海某氯堿廠的大修試車期間的嚴重安全事故。事故發生于A#“氯氣離心式壓縮機組”試車階段,其中2#級葉輪因冷卻水系統失效導致燃燒現象。“氯火”事故的根本原因被追溯至2#中間冷卻器進口冷卻水閥門閥芯脫落的問題,雖然外觀看似正常,但實際上造成了冷卻水斷流。在通入氯氣運行后,氣相溫度異常上升,在極短時間內超過臨界點200℃,最終導致3#級進口氣溫升高達270℃,并引發“氯火”。文章強調了這是一次突發性故障,主要源于設備檢查中的漏洞。事故帶來的教訓涉及三方面關鍵點,其一是對開車前各個閥門的實際工作狀態進行全面細致核查;其二是改進工藝,在各級中間冷卻器進、出口管上補取樣口以便更可靠檢查;最后是溫度報警響應的高效性,確保及時緊急停車避免災難升級。
《一起“氯火”事故》適用于化工行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尤其是涉及到氯堿生產、離心壓縮機操作維護等專業領域的工作人員。此外,從事高壓高溫設備調試運行的企業以及相關的應急處理培訓人員也能從本案例分析中受益。此案例還可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習素材,用以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安全教育體系。通過研究此案例,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可以吸取經驗教訓,提升防范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