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全意識到行為習慣的養成》講解了實現安全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員工的安全素質和安全生產習慣,指出要提高員工安全素質和安全意識,培養其安全生產習慣,以此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該文檔解釋了習慣的本質——它是在長時間重復后無需刻意想起也能自動執行的行為或心理傾向,并通過小和尚剃頭的寓言強調不好的習慣同樣可以在重復中固化,進而影響最終的結果,正反面例子結合使觀點更有說服力,比如203路公交司機何國強即使遇到突發病癥也能按照安全規范操作保障乘客安全的故事。文檔明確了安全文化對集體的重要性:需要每一個人都秉持著安全第一的思想去行動。對于怎樣讓意識轉變成行為習慣也給出了答案:深入學習以提升對安全內涵及生命價值的認知,在日常點滴里實踐安全準則,逐漸將其內化為本能的反應。還對企業內不同個性特征與激勵機制之間的關聯性做了詳細探討,提出領導者應該根據個體能力和崗位需求來安排工作任務,發揮人的最大效能;另外深入剖析導致生產過程中人為失誤出現的原因,如疲勞因素、時間因素等生理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對工作狀態的影響,尤其針對麻痹心理和缺乏安全知識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些不良心理會導致嚴重的工作事故。該內容最后落腳到通過改進激勵方式,克服生理心理層面障礙,以及普及必要的安全知識來降低事故風險。
《從安全意識到行為習慣的養成》適用于各個存在安全生產要求的企業和機構中的一線工人和管理人員。一線工人群體是直接參與生產活動的角色,他們的安全意識和習慣養成情況直接影響著整個生產的順利進行;而對于管理人員而言,他們需要依據這份內容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安全管理機制,通過科學化的管理和培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并監督良好習慣的形成。同時該文件也可以作為企業內部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材料用于新入職員工的崗前培訓以及全體員工的定期輪訓等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