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是事故高發的根本原因》講解了建國50多年來我國安全機制的演變及目前存在的問題,尤其突顯出體制分散導致的安全監管漏洞。文章回顧了“國家監察,行業管理,企業負責,群眾監督,勞動者遵章守紀”這一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作機制的發展脈絡,并指出了自1998年后由于職能劃分不合理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權力分散、職責重疊等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勞動安全國家監察權的撤銷以及原管生產的各委管局撤掉之后行業管理體制出現的問題均在文中提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的分割管理更是加大了監管協調難度。隨后闡述安全生產、勞動健康等領域由不同部門分開管理所帶來的交叉重復問題及其引發的矛盾,導致難以形成有效的聯合執法和綜合治理,從而使得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忽視了勞動者安全健康的潛在長遠價值。此外還強調了地方政府干預、GDP政績觀念等因素如何影響安監工作的嚴格性,并最終引申到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嚴重阻礙了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面對日益增長的企業經濟目標與安全生產之間的沖突,加之基層安監隊伍穩定性的挑戰以及復雜煤礦換證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文章明確地指出了這些深層次的問題如果不予以妥善解決,那么制度規范即使再嚴厲和完善,也可能無法真正落地實施,進而使得各類生產安全事故仍頻發不斷。
《安全管理機制不健全是事故高發的根本原因》適用于所有與安全管理體系相關的政府機構、企業管理者及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特別是那些負責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構建的地方政府官員,他們需要了解現有體制中的弊端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措施;還包括正在或打算建立和完善內部安全機制的企業管理者,幫助他們理解外部政策背景并據此調整自身的經營方針,在確保員工生命安全的同時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另外也適合作為大專院校中安全管理相關課程的教學材料供學生深入學習。同時對于社會公共輿論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普及素材,讓更多公眾能夠意識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