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患者手術部位識別標示制度參考模板范本》講解了為了確保手術患者的醫療安全,防止出現手術患者及其手術部位識別差錯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與流程。臨床醫生需嚴格遵守術前討論制度及手術過程管理規范,在醫療活動中對每例手術都應明確手術切口位置、方式與目的。該制度特別強調了在患者離開病區到手術室前的重要程序,即經治醫生須與二線路醫生一起在即將手術患者身體切口位置用黑色油彩筆書寫“+”圖形標識并和患者或家屬確認核對。當手術室接病人時,當班護士及手術室人員會共同核對患者基本信息,并仔細查看切口位置是否有正確標識,確保無誤并簽字后將患者送至手術室。此外,在為患者進行麻醉操作前,麻醉醫生會再次檢查該標示是否準確且符合手術安排;若存在標識錯誤或者缺失,麻醉操作將會被拒絕直至問題解決。最后一關是主刀醫生在手術開始之前再次核對相關信息以保證信息準確。
《科室患者手術部位識別標示制度參考模板范本》適用于所有進行外科手術的醫院科室,特別是需要執行高風險手術的情況。它適用于涉及手術決策的全體成員包括但不限于主治醫師、二線醫師、護士和麻醉師等相關醫護人員。這套制度為不同科室間以及同一科室不同團隊間的協作提供指導準則,從而確保每一位接受手術的患者都能得到最高水平的護理標準并降低可能由于錯誤而帶來的醫療風險。同時該指南也為醫療管理人員評估其內部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具體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