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打造煤礦“本質安全人”的思考》講解了2007年集團公司黨委工作會議提出的杜絕重大人身傷亡和生產事故、實現百萬噸死亡率0.5以下的目標,并指出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于打造“本質安全人”。文章分析了影響煤礦安全的多方面因素,包括職工素質、設備狀況和作業環境條件,尤其強調在老礦區中,復雜的生產條件和較低的安全意識與技能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原因。文中認為,人的素質問題是最深層次的原因,因為人的觀念和行為決定了裝備使用的安全性、制度執行的精準性以及安全生產的實際效果。為提高職工的本質安全素質,文章提出優化機制和結構的措施,如市場化用工機制和社會委托管理制度等,以改善煤炭職工隊伍結構,解決冗員問題并吸引社會人才。同時,企業應通過“外向型”和“內向型”雙向定位培養人才,即與高等院校合作培養高精尖人才和依托職業技術學校進行訂單式培訓,同時盤活內部現有人才資源。此外,文章還強調了強化培訓和管理的重要性,通過系統科學規范的培訓提升職工的專業技能和技術素質,推動職工隊伍由操作型向知識型、技能型、學習型轉變。最后,文章提倡實施煤礦現場精細化管理,確保井下作業的有效監控和管理。
《關于打造煤礦“本質安全人”的思考》適用于煤炭行業的各類企業,特別是那些歷史悠久、生產條件復雜的老礦區。該文旨在為這些企業提供一套全面且系統的解決方案,幫助其優化職工隊伍結構,提升員工素質,從而實現更高水平的安全管理。具體來說,它適合于從事煤炭開采的企業管理層、人力資源部門、安全管理部門以及一線工人。通過對文中提到的各項措施的學習和應用,可以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同時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