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開始與歐共體合作開展煤田火區監測治理.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我國 開始 歐共體 合作 開展 煤田 監測 治理
- 資源簡介:
-
《我國開始與歐共體合作開展煤田火區監測治理》講解了中國北方煤田火災問題的嚴重性及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在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蘊藏了占全國儲量80%以上、年產量占全國60%-70%的優質巨厚煤層。由于干旱、季候風和烈日照射等自然因素影響,加上煤炭燃點低,極易引發煤田火災。國家科委與歐共體合作項目的報告顯示,北方煤田潛在燃燒面積達720平方公里,已燒掉煤炭42.2億噸,每年直接燒失煤炭超過1000萬噸,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可達200億元。煤田自燃還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每年向大氣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粉塵等,造成大范圍酸雨并助長地球溫室效應。此外,人為因素如亂采濫挖和小煤窯的無序開采加劇了煤火自燃的速度。為應對這一挑戰,我國與歐共體啟動合作項目,利用遙感技術對55.2%的國土進行宏觀監測,指導局部滅火,并通過普查和地質調研建立北方煤火動態監測系統,以攻克世界煤田滅火理論難題。
《我國開始與歐共體合作開展煤田火區監測治理》適用于涉及煤炭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的相關行業和部門,包括但不限于煤礦企業、礦山管理部門、環境保護機構、科研單位以及政策制定者。對于煤礦企業和礦山管理部門而言,該文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理解煤田火災的危害,從而改進開采技術和管理措施。環境保護機構可以依據文中提到的環境污染數據加強監管力度,而科研單位則能夠從國際合作和技術應用中獲得靈感,推動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政策制定者也可以參考這些內容來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能源和環保政策。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