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礦排放與筑壩管理制度.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尾礦 排放 筑壩 管理制度
- 資源簡介:
-
《尾礦排放與筑壩管理制度》講解了尾礦庫筑壩及尾礦排放過程中的管理要求和技術規范,確保尾礦庫的安全運行。該制度強調尾礦庫筑壩需涵蓋岸坡清理、尾礦排放、壩體堆筑、壩面維護和質量檢測等環節,并且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制度指出,尾礦壩灘頂高程要滿足生產、防汛、冬季冰下放礦和回水的需求,同時具備足夠的安全超高、沉積干灘長度和下游壩面坡度。每一期筑壩沖填作業前,需要對岸坡進行處理并記錄隱蔽工程情況,確保泉眼、水井、地道或洞穴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上游式尾礦筑壩法規定壩前應均勻分散放礦,粗顆粒尾礦沉積于壩前,細顆粒排至庫內,避免礦泥沉積于沉積灘范圍,保持沉積灘頂的平整性。為保護初期壩的反濾層免受尾礦水沖刷,采用多管小流量的放礦方式,使用導流槽或軟管將礦漿引至遠離壩頂處排放。冰凍期、事故期或因其他原因確需長期集中放礦時,不能影響后續堆積壩體穩定。巖溶發育地區的尾礦庫則需加強周邊放礦,以加速形成防滲層,減少滲漏和落水洞事故。每期子壩堆筑完成后,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包括子壩剖面尺寸、長度、軸線位置及邊坡坡比等多項內容。此外,尾礦灘面及下游壩坡面上不得有積水坑,壩外坡面維護工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措施。
《尾礦排放與筑壩管理制度》適用于礦業企業中涉及尾礦庫建設和管理的相關人員,包括但不限于礦山工程師、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主管等。它特別針對從事尾礦排放、筑壩施工、維護操作以及監督檢驗工作的人員提供指導。這些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依據此制度來規劃和實施尾礦庫的筑壩及排放活動,確保符合安全生產標準,保障尾礦庫的安全穩定運行,防止環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發生。對于處于巖溶發育地區或其他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尾礦庫運營單位,該制度提供了額外的操作指引,以適應特定環境下的安全管理需求。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