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石化公司“2011.7.16”火災事故.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大連 石化 公司 2011.7 16 火災事故
- 資源簡介:
-
大連石化公司“2011.7.16”火災事故講解了大連石化公司在2011年7月16日發生的一場泄漏著火事故,事故地點為生產新區1000萬t/a常減壓蒸餾裝置,事故發生的具體部位是換熱器E-1007D管程原油封頭法蘭。事故造成了裝置部分鋼框架、換熱器、管線和閥門過火等破壞,但沒有人員傷亡及周邊海域污染的情況。描述了該套常減壓蒸餾裝置從2006年建設投產后的運轉情況以及相關換熱流程,并指出在2011年5月停車檢修后重新開工的狀態平穩正常。進一步闡述了當班班長和設備員巡檢時發現法蘭泄漏,在準備搶修的過程中,突然大量泄漏引發起火的過程。對事故發生的原因深入解析,直接原因是法蘭突然泄漏的原油滴落在高溫環境下達到閃點從而燃燒起火。間接原因涉及多個環節,其中包括墊片本身的質量缺陷如壓縮率低導致預緊力大、回彈率低影響補償能力及吸油率高降低密封性能等問題,還提到厚度未滿足設計要求及不合規的拼接焊接操作。同時提到技術選材和技術要求上存在的漏洞,比如墊片材料更換和技術規范不全面、驗收管理不到位等情況。
大連石化公司“2011.7.16”火災事故適用于石油化工行業中的常減壓蒸餾裝置領域。特別是對從事原油加工、設備運行維護、工藝安全管理及采購部門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它可用于指導設備材料的選擇與驗收流程改進,確保工藝安全和設備完好,減少類似的安全事故風險。石油化工企業和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借鑒此次事故的經驗教訓,以增強對法蘭、密封材料及相關工藝系統安全性管理的認識。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