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志數字化加工技術規范DB12T1303-2024.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地方志 數字化 加工 技術規范 DB12T1303 2024
- 資源簡介:
-
《地方志數字化加工技術規范》講解了天津市針對地方志紙質文獻數字化及電子書籍出版加工處理規定的技術標準與操作規程,文件覆蓋范圍詳盡而廣泛。文中對涉及的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定義以及詳細的操作流程和質量要求進行了系統化的闡述,尤其對完整性和準確性的強調貫穿全文件始終,保障數字化后的文獻數據可被有效讀取且無損壞、錯誤出現。此文件明確了數字化過程中從創建目錄數據庫至文本內容識別及書簽建立的各項具體工作步驟。為確保證據和信息的真實可靠傳遞,《地方志數字化加工技術規范》還制定了明確的質量控制措施,例如元數據結構的設計以及數字化轉換過程中分辨率設定的標準等,確保轉換后文件具備高保真的特點。在描述光學字符識別技術應用時提及OCR能自動分析圖像中的打印字符形態并轉換成機器可編輯文本信息,同時指出地方志數字化資源不得濫用,需保護好著作權權益,并提供相關表格便于各單位完成數字資源共享的合法交接流程。
《地方志數字化加工技術規范》適用于各層級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圖書館、檔案館及相關文化機構從事地方志資源保存維護的專業人員和技術工作者。該規范尤其適用于負責整理、保護歷史資料,推動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的地方政府管理部門和執行具體數字化工序的企業或組織。它指導著這些實體單位在將地方志紙質版轉化為電子版本的過程中,如何遵循嚴格的技術指標以達到高質量的數據保藏和傳輸效果。此外,對于研究地方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的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隊來說,該規范有助于其獲得真實、可靠的一手文獻資料,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地方史學研究與發展實踐工作。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