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耕沙地保護性開發工程設計技術規范DB15T1332-2018.pdf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沙地 保護性 開發 工程設計 技術規范 DB15T1332 2018
- 資源簡介:
-
《宜耕沙地保護性開發工程設計技術規范》講解了關于宜耕沙地的保護性開發工程技術與實施標準,為開展相關生態項目提供技術支持。該文件明確界定了核心術語并制定了詳細規范,例如通過少耕或免耕等方式進行保護性耕作以避免土壤風蝕、采用10-15厘米厚粘土或黃土進行土壤質地改良及利用滴灌實現節水灌溉等方法。對于田面整理與道路建設,標準指出平整田塊應符合原有地形條件、單個面積不超過200米×300米,并合理規劃各級田間道路密度不超過50米/公頃,同時確保不影響農作物光照。農田防護林構建則需按照不同區域特點選取喬木或灌木樹種混植組合,并結合紗網沙障等措施強化固定效果。在生態系統層面,《標題》描述了外圍生態防護的重要性,包括植被封育、沙地固沙造林和流動沙地綜合治理,以及依據GB/T24255等多個規程保障技術方案執行。
《宜耕沙地保護性開發工程設計技術規范》適用于農業用地開發中的生態脆弱區保護與建設任務,具體涉及宜耕沙地資源豐富的地區如內蒙古自治區或其他具備相似自然環境的省份。目標行業為國土資源保護與開發領域,主要使用者包含生態保護部門工程師、土地規劃設計人員、林業技術工作者,以及從事沙漠化防治和水資源可持續管理的專業團隊。此規范旨在為保護性開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設計方案編制及其實際施工過程提供技術依據和指導框架。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