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止漏風措施.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防止 漏風 措施
- 資源簡介:
-
《防止漏風措施》講解了井下通風設施及構筑物的設計標準和施工要求,具體包括風門、調節(jié)風門、密閉、風橋、風簾、擋風墻、測風站和風硐等。風門用于隔絕風流和便于行人、檢修,門墻厚度不小于0.5米,四周掏槽0.2-0.3米,結構嚴密。調節(jié)風門用于調節(jié)通過巷道的風流大小,通常設在大巷、掘進工作面等需要調節(jié)風流的地方。密閉分為永久密閉和臨時密閉,用于隔絕風流,密閉墻需掏槽,槽深在煤中不小于1米,巖石中不小于0.5米,使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風橋主要用于進回風巷交叉處,確保進風風流不泄露,坡度不大于25度,斷面積不小于原巷道的80%。風簾用于疏導風流,設在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擋風墻用于截斷風流或防止瓦斯擴散,結構要求與密閉類似。測風站用于測量全礦井的風量和回風量,設在直線巷道中,長度不少于4米,附近10-15米內斷面不變。風硐是主要通風機和井筒之間的聯(lián)絡硐,內壁光滑不漏風,斷面不小于4平方米。為了保證通風設施的安全可靠性,巷道中布置了完善的通風設施,如調節(jié)風門、密閉墻、聯(lián)鎖風門等。通風設施施工要求嚴格,永久設施墻體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密閉周邊需掏槽,墻體平整無裂縫。臨時設施如臨時密閉也要設在頂、幫良好處,四周接觸嚴密,不漏風。測風站設在進風和回風井,標準長度為4米,前后10米范圍內巷道無分支。
《防止漏風措施》適用于煤礦企業(yè),特別是那些需要進行井下通風設施設計和施工的單位。本文檔詳細介紹了各種通風設施的設計標準和施工要求,有助于提高井下通風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通風系統(tǒng)中的漏風現象,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和生產效率。適用于礦山安全管理人員、通風工程師、施工人員及相關監(jiān)管部門。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