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氧焊安全技術措施.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電氧焊 安全技術 措施
- 資源簡介:
-
《電氧焊安全技術措施》講解了在副立井井底罐籠安全門進行電氧焊施工時為確保安全生產而制定的各項安全和技術措施。作業時間定于2010年元月,地點為副立井底,由王衛國擔任施工負責人,梁海田負責安全。為了保障施工安全,明確規定施工人員下井前需檢查氧氣瓶、割槍及管帶的完好性,并確認氧氣瓶和乙炔瓶充氣量是否足夠。氧割操作時要求氧氣瓶和乙炔瓶與作業點保持至少20米的距離,禁止電氧焊同時作業。電焊機排風方向需與巷道風流方向一致,每工作一小時需停機5分鐘降溫,避免長時間空載運行。作業前礦生產調度室應通知安全員、瓦檢員、防塵員及消防員到場監督,確保各環節無誤。具體措施包括安全員對現場的安全監督,發現不安全因素立即制止并處理;防塵員負責灑水滅塵和清理易燃物;瓦檢員檢測瓦斯濃度,低于0.5%方可作業;消防員攜帶滅火器堅守現場。此外,施工現場還需清理雜物,設置防護欄和專人警戒,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安全裝備并正確使用工具。作業完畢后,須再次灑水滅塵,并全面檢查現場確保無異常現象。
《電氧焊安全技術措施》適用于煤礦行業尤其是涉及井下電氧焊作業的施工單位和相關管理人員。該文件為煤礦企業在進行類似施工時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指南,確保所有參與人員能夠了解并遵循嚴格的安全規范,防止事故發生。此措施不僅適用于副立井井底罐籠安全門的電氧焊施工,也可作為其他井下焊接作業的安全參考。對于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有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減少事故風險。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