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報告.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煤礦 職業 危害 因素 檢測 報告
- 資源簡介:
-
《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報告》講解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該礦生產技術部于2014年6月16日至17日對煤礦作業環境中存在的粉塵、噪聲及毒物等職業危害因素進行了系統監測。報告旨在檢測和評價工作場所中這些危害因素的濃度與強度是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評估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審查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及防護設施的有效性。依據包括職業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2、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02等多項法律法規及標準。通過現場調查確定了主要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如NOX、H2S、CO、煤塵和噪聲等,并詳細描述了化學因素(一氧化碳、硫化氫、氮氧化物、粉塵濃度及其游離SiO2含量)、物理因素(生產性噪聲)以及氣象條件(氣溫、氣壓、濕度、風速)的監測內容。對于各類因素,報告規定了具體的測試方法,例如硫化氫采用對氨基二乙替苯胺比色測定法,氮氧化物使用鹽酸萘乙二胺比色測定法,一氧化碳則通過AT INST型檢測儀直接測定分析,粉塵濃度利用濾膜稱量法測量,粉塵游離SiO2用焦磷酸法分析,粉塵分散度以濾膜溶解涂片法測定,而生產性噪聲則借助AWA5633A聲級計按照相關規范進行監測。此外,還介紹了氣象條件的測定方式,并強調了采樣點的選擇依據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確保現場采樣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最后,報告展示了關于NOX、CO和H2S在不同工作地點的具體監測結果,表明各項指標均未超出法定限值。
《煤礦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報告》適用于從事煤礦開采及相關行業的企業管理人員、安全工程師、職業健康專家以及一線工人。它為上述人員提供了科學依據,幫助他們了解井下作業環境中的各種職業病危害因素,指導如何正確執行職業病防治措施,確保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也為制定和完善企業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提供參考,保障企業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提升整體安全生產水平。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