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井水害事故及應急避險.docx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礦井 水害 事故 應急 避險
- 資源簡介:
-
《礦井水害事故及應急避險》講解了礦井水的來源、煤礦常見的透水通道以及礦井發生突水事故時的應急避險措施。文章指出,礦井水的來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和斷層水。地表水在雨季容易通過地形低洼處流入礦井;地下水隨開采深度增加而水壓升高,裂隙溶洞增大,成為井下常見水源;老空水由過去的小煤窯或廢棄巷道積水引發,透水事故破壞性極大;斷層水則因巖層斷裂積存并可能與地表水相通,形成涌水風險。對于煤礦常見的透水通道,文中提到洪水暴發沖破圍堤、井筒鑿井不當、巷道施工冒頂、巷道接觸強含水層、底板巖石形變、石灰巖溶洞塌落、處理不當的鉆孔、接近老窖集水區等具體情形,詳細描述了這些情況下的透水風險。關于礦井發生突水事故時的應急避險,文章強調現場人員應立即避開出水口,躲避到安全地點,如遇有毒有害氣體需佩戴隔離式自救器,并嚴禁冒險進入災區。撤離時要注意行動路線告知領導、盡量撤往突水點上方、避免壓力水頭、留設指示標志、保持撤退秩序等事項,確保自身安全。
《礦井水害事故及應急避險》適用于煤礦行業特別是從事礦井開采的一線工作人員,包括礦工、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它為相關人員提供了對礦井水害事故的全面認識,幫助他們了解礦井水的主要來源及其潛在風險。同時,該文檔也適用于參與礦井設計、建設和維護的工程技術人員,以及負責礦井安全管理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安全部門人員。通過對礦井常見透水通道的詳細介紹,有助于提高各類人員對水害風險的認識和防范意識,保障礦井作業的安全進行。此外,對于新入職的礦工而言,這份資料也是重要的培訓教材,能夠指導他們在面對突發水害事故時采取正確的應急避險措施,保護自身生命安全。
展開閱讀全文
